郑州GDP进入三万亿时代?一个保守的“小目标”
文|孙不熟
郑州计划2035年进入3万亿时代,说的是GDP。
第一财经日报报道称,郑州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三次会议,听取和审议关于郑州建设国家中心城市行动纲要(2017-2035)(草案)。根据行动纲要,到2020年,郑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1.25万亿元,到2035年,郑州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万亿元以上。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数达到200家。
3万亿,什么概念?中国第一大城市上海2016年的GDP是2.75万亿元,而未来的郑州要超过今天上海的这样一个体量,接近台湾省或者瑞典,而2016年的郑州才7944.2亿元,听上去是不是有点不可思议?但客观来说,这个目标挺保守的。
首先,通胀会带你飞。
最近十多年,官方公布的CPI大约年均增长3%左右,按照3%计算的话,2016年的1元钱到2035年就变成了1.75元。也就是说,郑州从现在开始什么都不做,7944.2亿元的GDP到2035年就变成了1.39万亿元,距离3万亿是不是近了点?
还可以更近一点,从老百姓的实际感受来说,真实的通胀率肯定不止3%,一般把M2增速减去GDP增速视为真实通胀率,用这个口径的话,过去10年的通胀率年均6%左右。也就是说,2016年的7944.2亿元,即便什么都不做,到2035年就变成了2.4万亿元,已经十分接近目标值了。
当然,“通胀”这只傲娇的飞鹰不是你想攀就能攀得上的,因为过去十多年的经验表明,大部分企业、居民、城市是跑输它的。想想看,你的收入要跑赢真实通胀率,每年的增幅起码要超过6%,现在做制造业的利润率已经非常微薄,很多企业的年均增长率是不到6%的,居民端就更不用说了,收益率超过6%的理财产品要么不靠谱,要么门槛极高。城市的话,想想最近几年东北、华北、西北有多少城市的GDP与财政收入增速是徘徊在3%以内甚至负增长的?
所以,要跑赢通胀,郑州最大的筹码还是城市化。什么是城市化?就是不需要任何高端产业,也不需要任何技术创新,只需把村民变成市民,做简单的位移动作,也能大幅提升经济总量。
人类最近几百年城市化的经验足够说明一个道理,提升人口密度可以显著提升生产力。2015年,全国农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11421.7万元,城市居民则是31194.8元。简言之,村民变市民,生产力至少能提升3倍。一个农民只要放弃种田,去城市里找工作,哪怕是端盘子扫地,其收入也可以提高三倍,比较优秀的,可以提高五到六倍。
河南拥有近1亿的常住人口,在数量上可与广东媲美,但城镇化率还很低,大约只有48.5%,而全国平均水平是57.35%、广东是69.2%,提升空间非常大。也就是说,只要河南的城镇化率能达到全国平均水平(这个目标不高吧?),未来就有1000万的农村人口进城。
那么这1000万的增量人口会去到哪里?基本上只有一个出口,那就是郑州。
数据显示,郑州是2011~2015年河南省唯一的人口净流入地区,外省流入河南人口的37%和省内流动人口的60%均都流入郑州,“十二五”期间郑州净流入人口达185万,仅比深圳少1万。(映像网)
数据还显示,本世纪前十年里,人口增长速度最快的城市分别是厦门、苏州、深圳、北京、上海、佛山、郑州、天津、广州和东莞。除了郑州,其余城市全部来自东部沿海地区。而近五年时间里,原本人口增速靠前的苏州、佛山、东莞等地已位列倒数的位置,郑州、武汉、长沙、重庆等中西部城市则跃居前列。
郑州狂拽炫酷的人口吸纳力可见一斑。
2016年,郑州的常住人口是972.4万人,即便增加1000万,也就2000万人,和3000万的技术极限值还有很大距离,占河南省的比例也才20%,这个比例中规中矩,不过分。
我对郑州最大的信心在于,它的背后是一个亿的人口腹地。郑州只要愿意,继续做大人口规模根本不是问题。还记得郑东新区吗?曾经被媒体称为“亚洲最大鬼城”,但现在谁都不敢这么说,因为现在这个区的房子,你想买还不一定买得到。为什么?因为这个城市的人口腹地是一个亿,多大的“鬼城”都能给你填满。
你看,最近又有消息称,郑州或将出台相关人才引进政策,向部分非户籍人士放开购房资格,继续做大人口规模的信号明显。
不论年龄和毕业年限,只要符合本科以上学历、副高级以上职称、高级技师以上职业技术资格三个条件中的任意一个,不用审核社保或个税,即可按规定购买住房。
可以说,这个政策的普惠度非常高,大幅降低“人才”的认定标准,有海纳百川的意味。从房产投资的角度,我很喜欢郑州这种还处在粗放式发展的城市,因为它不矫情,不挑客,对人口的兴趣大于对人才的兴趣,这种城市的增量空间更大,也更有机会冒出马云这样的草莽创业英雄。
我为什么说人口比人才重要?举个例子,过去10多年,香港、新加坡以及一些内地城市在人才引进方面曾被视为楷模,什么“专才计划”、“优才计划”、“积分入户”可谓精心设计、十分矫情。但问题是,这些城市精挑细选的“人才”后来并没有很好地转化为生产力,反而是深圳、杭州这些对屌丝敞开大门的城市,冒出了马云、马化腾、丁磊等这样群星璀璨的创业英雄。
结论是,真正的“人才”不可识别,只有无差别地接纳所有人,才能保持社会生态的多样性与创造力。得屌丝者得天下, 挑肥拣瘦者被抛弃。
延伸阅读:
欢迎加入孙不熟开通的付费社群,在那里我们可以专心地聊楼市。
扫描以上二维码加入孙不熟的社群,读懂城市、学会买房。